最近看了 NHK 的大河剧《龙马传》。此剧以明治维新之前,幕府统治末期,土佐藩士坂本龙马短暂又传奇的一生为线索,串联起日本从列强叩关到大政奉还的历史。
之前对日本近代历史的了解,基本上来自于初中历史课本(高中历史也有,但是理科生还没学到就分科了)、央视的《大国崛起》纪录片关于日本的部分,再有就是各种影视作品里的一鳞半爪。根据这些印象,勉强可以拼凑出下面这条诡异的故事线——
近代以前的日本,天皇的权力被架空,幕府将军建立了“幕府-藩国-武士-平民”的封建政治结构。“自主限关”,禁止民众对外交流,只允许士人学习来自中国的汉学,以及大航海时代来自荷兰的兰学,形成了长州、萨摩、土佐、肥前四强藩。
如此直到 1853 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一支舰队来到日本,以开战相威胁,逼迫幕府开关。很快幕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安政五国条约》,对外开放。
诸强藩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开始武装反抗幕府的统治,史称“倒幕运动”。在幕府被打倒之前,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将权力交还给明治天皇,史称“大政奉还”。
以倒幕运动成员为主干的新政府力行维新,建立起一个遗留了大量封建阶级残余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国力的增强连续击败清帝国和沙俄,走上了侵略扩张、军事冒险、自取灭亡的道路……
但是这个叙事有颇多难以理解之处:
本剧的历史细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的疑问:
而本剧的主角坂本龙马,在这场剧烈的变革中发挥了传奇般的作用。
他本出身自一个由商人提拔成下士的家庭,在等级森严的土佐藩,成长过程中和自己的下士朋友受尽了上士的欺凌。
成年后前往江户的千叶道场修习剑道,亲眼目睹了佩里的黑船舰队,世界观受到巨大冲击的同时,结识了吉田松阴、桂小五郎(木户孝允)等维新志士。
回到土佐之后,在武市半平太领导的土佐勤王党和上士剑拔弩张之际,认为内耗不是办法的龙马毅然脱藩,决心走出土佐寻找攘夷的良方。
他先后去萨摩试图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去长州和吉田松阴的弟子久坂玄瑞深谈,去福井城造访德川家政事总裁松平春寿,和他麾下谋士横井小楠讨论 democracy……
终于在江户,龙马见到了在幕府担任军舰奉行的胜麟太郎,悟出了增强国力,建立海军,以实力制衡列强,以威慑争取和平的新攘夷之路。
随着蛤御门之变后攘夷运动的低潮,幕府的野心膨胀,胜麟太郎的神户海军操练所也遭解散。龙马和操练所的同伴来到长崎,成立龟山社中,一面经商维持生计,一面撮合长州与萨摩结盟,并亲自参与长州藩对幕府征伐的反击。
看到全面内战的危险之后,又与土佐藩的旧敌后藤象二郎在清风亭握手言和,力主土佐与萨摩长州联盟,胁迫幕府大政奉还。在这一过程中,龙马在返回土佐的轮船上写下了关于日本未来的政纲《船中八策》,其内容基本都得到了日后明治政府的落实。
可惜龙马没能看到他试图建立的“让所有人都能幸福微笑的国家”。让平民下士幸福微笑的国家里,那些自觉高人一等的武士便无法微笑。不满于新秩序的旧武士,在近江屋刺杀了龙马。
本剧的体裁是岩崎弥太郎口述的龙马个人传记,但是为了利用影视作品这一媒介的优势,采用了接近群像剧的多视角,也从龙马的幼时朋友武市半平太和岩崎弥太郎等人的角度交代了部分情节,更为全面地反映了幕末的历史。
武市半平太从小就是孩子王,早早地显示出了领袖气质。在青年时代就成立剑道道场开馆授徒,去江户修习剑术结果被聘为了当地道场的教头。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土佐下士的领袖。
在黑船事件后,他向土佐藩主上书,力主攘夷,主张用精神力量战胜物质上的劣势,哪怕身死也在所不惜。彼时土佐的政务掌握在吉田东洋手中,认为日本实力不足应当开国,武装驱逐外国人不可能成功。武市半平太的上书石沉大海,当面建言更是遭到了吉田东洋的羞辱,先后成立了以下士为主的土佐勤王党,并通过暗杀吉田东洋,夺取了土佐的决策权。
此后土佐勤王党串联起京都的攘夷派公家,武市半平太作为卫队首领,护送三条实美前往江户传达天皇召见将军的命令,将军德川家茂上洛后,要求幕府指定日期攘夷,攘夷派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日本与西方列强的国力对比决定了,幕府的攘夷承诺只能是空头支票,一意孤行攘夷的长州藩被西方四国联军打得落花流水。土佐勤王党也被藩主山内荣堂分化瓦解,骨干成员因为各种罪名被处决,攘夷梦碎。
而岩崎弥太郎则出身于落魄武士家庭,距离普通农民只有一把武士刀的差距,还是一把锈得拔不出来的坏刀。为了补贴家用,种田之外还要卖鸟笼补贴家用。家里有老母小弟,还有一个好酒嗜赌的老爹。贫穷困顿至此的弥太郎,仍未放弃改变自己命运的努力。屡败屡战,然而屡战屡败。
不善剑道,他便将努力付诸汉学。结果老师去世,私塾被藩里收回。
黑船来航之后,他的上书得到了土佐商人的赏识,资助他前往江户学习。结果自己的父亲被当地豪强欺负,地方官偏袒对方,弥太郎在官衙大门上涂鸦,被捕入狱。
在狱中遇到了擅长经商的老人,学了一身会计本领,结果出狱后做木材生意,久久无法打开市场。
得到了吉田东洋的赏识,代表土佐前往长崎和外国人做生意,结果暴得富贵,很快把做生意的本金腐败光了。
直到对外开放再次成为时代的潮流,弥太郎重新来到长崎,成为了土佐商会的负责人,龙马的海援队的会计。后来成立了三菱商社,成为了日本闻名的富豪。
近藤长次郎,原本只是一介卖馒头的小贩,自己攒钱来到江户,成为了胜麟一郎的学生,获得了近藤的姓氏,成为了一名武士。后来和龙马一起在龟山社中工作,因为出色的英语水平,在长州和萨摩藩向英国购买武器的谈判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如此种种,无不显示出那是怎样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振袖的历史舞台。对照华夏历史,让人想起春秋战国时的俊采星驰。
由此可以看出,存在着两种人民史观。
积极的人民史观,或曰建设性的人民史观,指的是每个人不论出身,凭智慧勇气和毅力,都有权利为历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位卑亦可照汗青。而所有人秉公评价,将其中贡献大者加冕为英雄,承认其贡献,习以为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并非水火不容。
消极的人民史观,或曰破坏性的人民史观,指的是在历史贡献方面吃大锅饭,不论一个人顶着多少冷漠,做出多大的贡献,不断复读“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就能否定这些贡献的意义,仿佛自己和那些平民英雄一样伟大;而当独裁者跟在手持法西斯束棒的兵士身后招摇过市的时候,这些消极的人民史观者一个个胆小如鼠,嚅喏如鸡,腰身柔软者早已将皇帝也册封为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史观和帝王史观竟是一邱之貉。
还可以看出,存在着两种民族主义/集体主义。
积极的集体主义,或曰建设性的集体主义,集体的利益和目标和大多数成员相同。个人利用自己的能力发现集体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帮助集体进步;集体的规模优势,帮助个人延伸自己的能力,实施个人的设想,帮助个人实现自我价值。
消极的集体主义,或曰破坏性的集体主义,集体的存在和维持高于(除领袖之外的)成员个人的自我价值。集体为了自己的存在,压制任何“不利于安定团结”的批评,指责成员的批评“破坏大好局面”;个人为了求得集体的庇护,甚至仅仅为了避免集体的迫害,“克己复礼”,少做少错,坐视集体在歧途越走越远。
有人将这种分野总结为小集体/大集体,进而鼓吹分离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诚然,随着集体规模的扩大,集体的利益指向和个人一致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个人的主张得到整个整体的认同越来越困难,由是“合久必分”。多个小集体之间互相竞争制衡,也能给人选择的权利,腾挪的空间。
但是,同样是统一的日本,相对于幕府时代的藩国来说显然是大,但是和整个近代世界来说又可以说是小,小与大往往是相对的。浸淫于消极集体中的党棍和权蠹,即便从大集体里分离出来,所建立的恐怕也只是尺寸小一些的消极集体。从华夏到诸夏可以,那么从巴蜀到诸蜀又伊於胡底?集体的规模,最终还是要落到文化认同,落到民族叙事,和“英雄”的实绩上来。
所以我们也要看到,虽然龙马的生命脆断于政治谋杀,但是哪怕没有如此悲剧性的结尾,建立“让所有人都能幸福微笑的国家”的壮志恐也难酬。通过西南战争清洗了武士阶层的统一新日本,平等的万民之上还有一君,万民更加平等地接受近代化国家机器的压榨,为战争机器添柴加火;天皇的神化地位成为了好战分子以下克上,绑架国家政策的挡箭牌,愈发激进的战争狂热最终带领整个国家走上了侵略扩张的不归路。
《龙马传》每集结束之后,会接一段 NHK 拍摄的实景短片,介绍当集剧情涉及的一些地点的遗迹,可以说是官方的圣地巡礼指南了。现将每集出现的景点列举于下: